油畫背后的故事
——記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海外特聘畫家李自健先生
以前,提起李自建,或許大家都知道他是知名旅美畫家,近30年來持續在六大洲三十多個國家與地區舉辦大型環球巡回個展,以現實主義油畫藝術巡展傳播人性與愛,弘揚中華文化精神,影響廣泛,矚目畫壇。其中另大家印象中最深刻的大概是那幅《南京大屠殺》和他的70多場世界巡展,因此他曾先后榮獲“南京國際和平特別貢獻獎章”及拜占庭“圣?約翰騎士勛章”。近日,筆者有興至全球最大的藝術家個人美術館——長沙李自建美術館拜訪李自健老師,在美術館的宏大的建筑體下了解他的藝術生涯......
走遍世界,還是要回到故鄉
由畫家李自健老師與妻子丹慧獨資投建、創立的“李自健美術館”位于長沙市洋湖濕地公園片區的湘江之濱。占地面積1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周圍湖面綠地面積共180余畝,總投資約2.2億元。雖說,美術館是李自建夫婦投資創立,但是,李自健從沒有把美術館看成是他的私有財產。建館之初,李自健就和夫人約定了“三不”承諾:永遠不拿工資、永遠不收門票、永遠不拿美術館的盈利。就算將來把這個館送給了國家,他們還會一如既往地在這里服務。
自2014年5月,“李自建美術館”由國際著名高僧星云大師親臨奠基,同年12月破土動工,耗時兩年,直至2016年10月1日落成開館,并對社會大眾永久免費開放。2017年7月16日,李自健美術館被英國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權威認證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家個人美術館”。如今,李自健美術館成為長沙市一座新的文化地標。
對于李自建來說,在故鄉建立自己的美術館是他一生的夢想:“美術館承載了我最大的夢想與宏愿,我希望通過它來表達海外游子熱愛祖國、眷戀故土的無限深情!崩钭越∶佬g館”不僅凝聚了他的藝術理想和追求,也為各地藝術家搭建了一個新的交流平臺。他希望以現實主義油畫藝術傳播人性與愛,弘揚中華文化精神,為湖南的藝術文化交流作出積極貢獻。
在有濃濃的藝術氛圍和漫溢著各色顏料的松節油氣味的闊達的房間內,激情四溢的李自健滔滔不絕地和記者談起了他骨子里的家鄉情結:“我這個人很奇怪,只吃得慣湖南菜。我除了能夠說得好湖南話外,其他地方的話幾乎一竅不通,跑了這么多個國家,卻說不好一句英語。我在美國學習、生活、工作多年,也在美國購置了較大畫室,但我卻沒有加入美國籍。我的戶籍仍在長沙,我是一個快樂的長沙人!走遍全世界,還是要回到故鄉。我覺得如果貪圖世俗生活,就不再會有事業,所以,在美國條件再好,卻因為不接地氣,只能舍棄!
李自健個子不高,但渾身彌漫著一個湖南人的特質。難怪,他的自傳第一本書名《藝術游俠》,第二本書名《我是“犟騾子”》。這兩個不同的稱謂正好印證了李自健瀟灑不羈、云游四海的心路歷程,也詮釋了他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奮進人生。
兒時經歷對自己的創作生涯影響巨大
1954年,李自健出生于邵陽一個普通的小工商業者但多子女家庭家庭。早年家道中落,家中人口多,父母只好將他寄養在農村的爺爺奶奶家!拔业耐觌m然苦澀,但對我后來的藝術創作卻影響深刻”。15歲那年,李自健受母親的感染開始接觸畫畫!澳菚r,我拿著母親省吃儉用給我買的畫板和畫筆,整天呆在菜市場里畫人物肖像!崩钭越〔⒉恢M言他年少時的遭遇,他覺得,正是苦難的人生,磨練出了他那堅韌頑強的意志與純真善良的品性,特別是三位姐姐對他的影響也很深遠。
同父異母的大姐湖南師大畢業后,在湖南武岡一個偏遠的山區中學教書。遠離父母,夫妻分居兩地,獨自帶著一個才出生的小寶寶。12歲的李自健看著姐姐一邊料理亂糟糟的家,一遍輔導他學習功課,每天都按進度為他講解課本知識,布置作業,檢查功課,督促他、輔導他,教育他“知識改變命運”,啟發他樹立人生大理想,大目標。那年的暑假,姐姐帶著他和嬰兒步行60里山路回邵陽城,從黎明走到黃昏,疲憊不堪。暴雨過后的山路滑不溜秋,李自健不小心摔了跤,弄得一身泥水,不自禁坐在地上大哭,姐姐安撫他,把他背在背上,一手懷抱嬰兒一手提著包袱,向著家的方向,艱難行進。多年后的李自健記不起那天是怎么走過那長長的60里山路,但姐姐遇事后表現出來的沉著、堅毅、勇敢,一直令他對女性充滿欽佩與尊重。
李自健的二姐是個安靜的女孩子,小小年紀就能體諒人世間的困苦,并對家庭有一份自覺的承擔。家里最艱苦困頓的時候,母親賣血補貼八九口人的生計。二姐心痛母親想減少母親的賣血次數,偷找熟人瞞報年齡也去賣血,有一次賣血回來,面色蒼白,暈暈乎乎,母親給二姐熬了雞湯補身子,二姐卻把雞湯悄悄讓李自健喝了,理由是弟弟太瘦弱矮小,喝點雞湯長得快。
小姐姐只比李自健大三歲,挨著長大,更是李自健最親切溫馨的記憶。整日抱著他,背著他,怕他凍著餓著。寒冷的大雪天,姐姐會用她的雙手窩起他凍紅的小手,哈熱氣為他取暖,會將他凍僵的小腳摟到懷里暖熱;炎天熱暑,李自健喜歡去小河里撲騰撒歡,她就小大人一樣寸步不離地盯著、守著,生怕他消失不見。小姐姐在畫家的生命中就像一個小媽媽,又像一個守護神,陪伴著他的成長。
童年的生活,讓畫家雖然歷盡貧寒,但從來不覺困苦,姐姐們的愛給了他溫暖的呵護,給了他屏障,更給了他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讓他始終對這個世界懷有感激、愛與溫情,筆下的人物才如此善良敦厚,溫馨美好。
直到1977年9月,考入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時,李自健還在邵陽市一家機械廠當鉗工。5年后,李自健分配到了長沙市群眾藝術館!耙粋鄉下伢子,能夠在省城長沙工作,當時我也很心滿意足了!
那幾年在長沙,雖然生活和工作條件都非常艱苦,但他卻“一門心思用在了畫畫上”。那時候,在長沙市群眾藝術館一間辦公室角落隔出的一個臥室兼畫室里,擔任湖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執行副會長的李自健經常通宵達旦地與青年畫家們“談著藝術”。
這一階段,他創作的《山妹》和《孕》兩幅油畫,先后入選中國第六屆全國美展和首屆油畫展,在畫壇初露頭角!爱敃r畫壇流派紛呈,我感到很迷茫,常常拿著畫筆無從下手!闭浅鲇谶@一原因,1988年,李自健準備去美國“長長見識”。
1988年,李自健自費留學,移居美國洛杉磯!俺醯矫绹,我只好去畫廊畫畫,靠微薄的收入勉強度日!庇捎谏罾ьD,語言不通導致交流障礙,此時的李自健更加迷茫了,仿佛覺得也許自己本不應該是一個畫家,或許,在家鄉那家機械廠繼續從事鉗工生活,也至少不會漂泊在異國他鄉。
之后在長達20多年的過程中,李自健先后走過了30余個國家與地區,整個行程環繞地球三圈半,舉辦個展近百次。李自健的作品走過千萬里路,感動過千萬觀眾。在李自健的作品前,觀眾內心最細微的感情受到了震撼。即使很多觀眾并不懂得欣賞油畫,也不懂得藝術流派,但只要是一個內心善良的人,都會被李自健畫作中流露出的善念所感染,他用自己的繪畫語言向觀眾訴說著祖母的仁慈,童年的美好,生命的可貴。真正能讓所有人都能看得懂的藝術,才是永恒的藝術。
對于未來,李自健坦言:“我已經六十多了!我要盡可能把每一天都安排好,給世界留下了一些東西。我現在很充實,也很愉快,躊躇滿志。很多藝術家在自己的畫室和畫架前結束自己的一生,我剩下的生命應該會在李自健美術館里!闭缋钭越∷裕骸白鎳褪撬麩o盡的創作源泉,不僅藝術的靈感與作品需要的美感來源于生活,而且人性與愛也總是藴涵在具體的生活與生命中!睆睦钭越ɡ蠋煹漠嬛,我們可以感悟到,最底層人民的人性美最感人,而最底層人民的純樸的愛更是最動人的愛。
您還可以通過關注雜志雜志官方微信賬號“睿鷙匯”獲取其他更多精彩內容,或者直接訂閱《睿鷙》